2020年立秋(2020年立秋,幾號)
立秋將至,再過幾天就是立秋了。今年的立秋時間是公曆8月7日。
立秋進入節氣,總的趨勢將是氣溫和雨水逐漸下降,立秋也將成為一年中能量轉移的轉折點,一切都將從旺盛的生長轉向蕭條和成熟。
聽村裏的老人說,早晚立秋,父母都與秋收有關。這主要是根據老一輩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幾個俗語所做出的預測,目的是告訴人們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將相關的損失降到最低。
一、“初秋失落,晚秋收獲,中秋熱死牛”
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初秋可能會有糧食歉收,但晚秋會有好收成。立秋趕上中伏最熱的時候,不早也不晚。
目前,水稻、玉米等作物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水稻處於灌漿期,玉米處於開花期。他們能不能順利增產豐收,基本就看這個時間了。對於水稻和玉米來說,目前高溫、高濕、長日照的生長環境有利於其籽粒飽滿,增加收入。
如果立秋提前,氣溫、降雨量、日照等。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不利於玉米和水稻的成熟,可能造成減產。初秋的早或晚一般對糧食產量影響不大,但初秋的溫度在盛夏期間很高,所以農民和牛都不願意在地裏幹活。
二、“男秋爽,女秋猛”
立秋不僅分早晚,還有雌雄之分,即“男秋”和“女秋”。
年長的人認為,立秋後雖然不會馬上涼爽,但還是會熱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秋老虎”,但會持續很長時間。在某些年份,幾天後天氣會開始變冷,而在其他年份,天氣會持續更長時間。所以老一輩人會把秋後的短熱稱為公秋,秋後的長熱稱為母秋。
也許每年,我都希望這是一個公共的秋天,這樣秋天開始後很快就會變冷,但對於農作物來說,也許母親的秋天會更好地利用糧食收獲。畢竟,水稻和玉米在立秋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成熟,過早冷卻不利於果實成熟和飽滿。
立秋後,農民應該注意什麽?
每年立秋的時間並不固定。最早可以在農曆六月中旬,最晚可以在農曆七月中旬。時間跨度這麽長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年份有“閏月”。比如2020年,農曆四月之外還有閏四月。
翻閱曆書我們知道,按照老一輩的說法,立秋將被視為2020年的早秋和公秋,這似乎預示著糧食產量可能會減少。
因此,立秋後,農民朋友應及時進行田間管理,適當施肥和澆水,在氣溫、日照和降雨量回落之前,促進水稻、玉米等作物盡快成熟,以確保糧食產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